@ Warren Buffet 華倫.巴菲特(最偉大的投資家)

 

@華倫巴菲強調成功投資的重要因素,取決於企業的實質價值,和支付一個合理劃算的交易價格,他不在意最近或未來一般股市將會如何運作.

 

@ 華倫巴菲特從不投資他不了解的企業,他四十年的投資職業生涯裏,只有十二個投資決策,造成他今日與眾不同的成功地位.

 

@當大企業有暫時性的麻煩或股市下跌,並創造出有利可圖的交易股價,應進場買下這些大企業的股票,不要再試著預測股票市場的方向,經濟情勢,利率或選舉結果,並停止浪費金錢在以此糊口的人身上.研究公司的現況和財務情形,並評估公司將來的展望,當一切都合你意的時候,就買下它 .

 

@ 許多人盲目投資,從某方面來說,這就像通宵玩牌,卻不曾看清手中的牌一樣.

 

@投資人謹慎透徹地做好投資研究,只要專註於持有少數幾種股票,便可大大降低投資風險.通常巴菲特普通股持股,僅有五種不同的股資組合.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核心是(買進?持有)Buy and hold,買進優良企業,擁有這個投資數年,然後根據企業經營之收益獲利,這個觀念簡單又直接,投資人容易明了這個方式的原理.

 

@多數人都受到現有的股票交易方式所影向和限制,只知在買進與賣出間追逐價差,而忘了買賣股票原本只是轉移股權,持有股權原本是做為股東的權益則來自於企業營運所獲的利潤.

 

@ 作為股東原本是希望能從企業獲利不斷成長,及源源不斷的收取成功的經營成果.股票市場只是方便股東的移轉股權.

 

@ 巴菲特投資決策依據的基本原則:

 

一.企業原則:這家企業簡單且可以了解嗎?

 

這家企業的經營歷史是否穩定?

 

這家企業的長期發展遠景是否看好?

 

二.經營原則:經營者是否理性?

 

經營者對股東是誠實坦白的嗎?

 

         經營者是否會盲從其他法人權構的行為?

 

三.財務原則:把重點集中在股東權益報酬率,而不是每股盈余. 計算

 

出 ( 股東盈余 ) .

 

        尋找毛利率高的公司.

 

對於保留的每一塊錢盈余,確定公司至少己經創造了一塊錢的

 

市場價值.

 

  四.市場原則:這家企業有多少實質價值?

 

這家企業能否以顯著的價值折扣購得 ?

 

@ 巴菲特的投資策略很簡單,那就是:1. 不理會股票市場每日的漲跌.

 

             2. 不擔心經濟情勢.

 

   3. 買下一家公司而不是股票.

 

4. 管理企業投資組合.

 

@從投資一百美元起家,至今華倫巴菲特己創造百億美元的財富,這位被喻為當今(最偉大的投資者),以簡單的投資策略及原則,不做短線進出,不理會股市每日的漲跌,不擔心經濟情勢,妥善管理手上的投資組合,創造另一種不同於投機客的投資典型.

 

@ 巴菲特擁有凈值百億美元,名列美國最富有人榜首多年 . 近年被比爾.蓋茲趕過變成第二名),是美國百人富翁唯一自股票市場獲得財富的人.

 

@ 巴菲特1930年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奧瑪哈(Omaha City),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研究所就讀,受教於班哲明.葛拉罕(一向鼓吹了解一家公司實質價值的重要性), 1956年帶著葛拉罕得到的知識與來自親朋好友的財力支持 , 在奧瑪哈開始他的有限合夥投資事業 ( 就是後來的波克夏哈薩威公司).合夥公司開始時,由七個有限責任合夥人,一起出資十萬五仟美元.主要合夥人巴菲特,從一百元開始投資,那些有限合夥人每年回收他們投資的6%,和超過此固定利潤以上之總利潤的75%,巴菲特的酬勞則是另外的25%.往的十三年,巴菲特管理的資金以每年29.5%的復利持續成長,合夥體的資產己達二千六百萬美元.

 

@ 兩位智者 : 班哲明.葛拉罕給予巴菲特投資的思考基礎:安全邊際.並協助巴菲特學習掌握他的情緒,以便於在市價的漲落中獲利.而菲利普.費雪則給予巴菲特最新的可行的方法學,使他能夠判定出好的長期投資.巴菲特說:我有15%像費雪,85%葛拉罕.

 

@ 費雪的著作:Common Stock and Uncommon Profits,葛拉罕的著作: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是二本影向巴菲特最深遠的投資學巨著.他說每位投資人至少要讀它們20遍以上,才能真正了解投資的真諦.

 

@ 投貣就是在經過完整的分析研究之後,認為可以確保本金的安全,並能得到令人滿意的報酬.不符合這些要求的操作便是在投機.

 

@ 雖然葛拉罕(價值理論)與費雪(成長理論)的投資方法不同,但是巴菲特說道:他們在投資界是同等重要的.

 

@價值理論:指出一個經謹慎選擇,且己分散風險,合理價格的普通投資組合,才可能是聰明的股資.葛拉罕推測如因股票的價格低於它的價值,則股票在一個安全邊際.葛拉罕表示.投資有二個法則:一.嚴禁損失.二.不要忘記第一個法則.他相信市場經常給予股票不適當的價格,這種錯誤的標價往往是因為人類懼怕和貪婪的情緒而引起的.

 

@ 成長理論:超額利潤的創造是經由:1.投資那些潛力在平均水準之上的公司\n

                2.向那些最有能力的經營階層看齊.

 

@費雪相信,即使有能力使銷售成長,如果公司無法為股東賺取利潤,就不宜投資該公司.如果多年來利潤不能夠相對地成長,則所有的銷售成長都不代表公司股票是正確的投資工具.

 

@巴菲持主張投資人學習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己經由深思熟慮的判斷,獲得合乎邏輯的結論,絕不要因為別人的不同意而被勸阻退縮不前,(你不會因為這些人的不同意,而判斷正確或錯誤,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資料和推理是正確的).

 

 

 

 

 

@ 班哲明.葛拉罕Benjamin Graham 最偉大的價值型投資大師.

 

@ 投資與投機的比較,投資行為必須經過透徹的分析,確保本金的安全與適 當的報酬,不符合上述條件的行為即是投機 .

 

@智慧型的投機行為就如同智慧型的投資行為,存在於市場之中.然而有許多方式顯然是不智的投機行為:【1】從事投機卻認為是投資.【2】以嚴肅而非消遺的態度從事投機.卻又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技巧.【3】投機所涉及金額超過承擔虧損的範圍.

 

@ 每位以融資方式買進股票的投資人必須體認,實際上他是在從事投機. 每位購買所謂『熱門』股票的人 , 便是在從事投機或賭博行為,投機經常充滿誘惑而且令人著迷 , 如果希望進場一博試試運氣 , 則應該另外撥出一筆資金.不可以在同一個帳戶進行投資與投機的買賣 , 你的思考也不可以混淆於兩者之間.

 

@ 投資人為了迅速獲利而買進新上市的股票 , 或任何種類的熱門股 , 他將無法期望這樣交易方式的績效會優於大盤 . 就長期而言,結果幾乎必然相反.智慧型投資人必須將持股局限在主要的公司,它們擁有長期的盈余紀錄與穩健的財務狀況.

 

@ 不論是多空行情,股票走勢總會過度延伸,大盤經常會發生這種情況,而且隨時都有某些個股呈現這種現象.有些股票會因為乏人問津或不合理的市場偏見而被低估.形成價值與價格的背離.任何有智慧的人,只要有良好的數字觀念,便可以在股市任意悠遊,從其他人的愚蠢行為中牟利.

 

@ 買進對象在過去的十多年,盈余至少必須具備合理的穩當性.換言之,沒有一年發生虧損,加上有足夠的規模與龐大的財力,能渡過未來的可能困境.因此,理想的組合是大型而傑出的企業,其股價與本益比均遠低於其過去的平均水準.

 

@ 不可以僅僅因為股票價格接近其資產價值,便認它其為健全的投資.投資者應該要求合理的本益比,紮實的財務狀,以及其盈余至少能夠維持數年之久.

 

@ 投資者的股票投資組合若具有合理的企業價值支撐,則對股市的震蕩就能采取比較客觀而冷靜的觀點,不必像那些支付高本益比與高溢價的人每天提心吊膽.只要其股票投資組合維持理想的獲利能力,則大可不必在乎市場的種種變動.更有甚者,他反而可以利用波動進行買低,賣高的策略.

 

@ 股票市場經常錯得離譜,精明而勇敢的投資者偶爾可以以從明顥錯誤中獲利.大多數企業會隨著時間而改變其特性與品質,有時候轉好,但大多數時候卻是轉差.投貨者經常應該謹慎而清楚也評估與分析它.

 

@真正的投資者甚少被追賣出持股,而在其他時候,則無需在乎當時的市場價格.因此,若投資者因其持股價格不合理地下跌,容許自己陷入恐慌或不當的憂慮,無異於將其根本的優勢轉變為劣勢.對這類人來說,如果股票完全沒有報價,或許對他們更有利,因為其他人的錯誤判斷不會再令其擔憂.

 

@對真正的投資者來說,可以利用市場每天的報價揀便宜,或置之不理,完全取決於個人的判斷與意圖.其本上,價格波動對於真正的投資者只有一項明確的意義.價格劇跌時,它們提供了明智的買進機會,價格大漲時,則提供了明智的賣出機會.在其它時候 , 他應該忘卻股票市場的一切 , 只專註於股息的報酬與企業的營運績效.

 

@投資者與投機客之間的真正區別在於他們對於股價走勢的態度,投機客的主要興趣在於預測行情的波動,並從中牟利.投資者的主要興趣在於以適當的價格取得並持有適當的有價證券.行情波動實際上對他的意義是,因為它們經常創造低價格而形成明智的買進機會.也經常造成高價格,這確實是不該買進而該賣出的機會.

 

@ 典型的投資者是否只在低迷的行情買進呢?這個問題的答案並不明確,因為它涉及長時間的等待,收益的損失,甚至可能喪失投資機會.整體來說,當投資者擁有購買股票的資金,或許就應該買進,除非大盤的水準己經超出合理價值標準所能夠解釋的範圍.

 

@投資者擁有合理的股票投資組合,便應該期待其價格有所波動,而且不應該因為重跌而憂慮,也不應該大漲而興奮.他必須永遠銘記在心,市場報價只是為了方便投資者可以利用它們,也可以忽略它們.

 

@ 絕不可以因為股價上漲而買進,或因為股價下跌而賣出.在劇漲之後絕不可以立即買進股票,在重跌之後也絕不可以立即賣出股票.

 

@ 運用『價值投資法』Value Investing傳達下列六項理念:

 

【1】殺進殺出導致利潤不佳.

 

【2】唯一能戰勝市場的鐵則是同時考慮價格與價值.

 

【3】一般公認的分散風險法則應該不予考慮.

 

【4】依技術指標買賣不但毫無幫助,反而容易導致利潤受損.

 

【5】不計代價避免受到「資訊」魔力的擺布.

 

【6】只需公司公布給投資大家的財務報表,即可成功獲利.

 

@ 買股票時,好的研究可導致好的判斷,前後一致的方法能導出聰明的決策,支付公司的價格才能獲得傑出的利潤的重要關鍵.

 

@ 很多人把價值與廉價 (Cheap)投資弄混,以為這種投資策略就是購買沒有人要的公司,也就是那些財務吃緊或股價很低的公司.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緊盯著價格,他們所支付的股價絕不會高於公司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價值和價格配合得天衣無縫,價值與成長亦是如此.價值型投資人對於成長的關心,也和價格與價值一樣.因為如果公司無法隨著時間增加利潤,凈值與內在價值,沒有人能保證其股票的價值也會提高.藉著結合這三項要素,用低於股票價值的價格買進成長股,投資人即能戰勝市場,享受非凡的股票獲利.

 

 

 

 

 

 

@ Philip Fisher 菲利浦.費雪(最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 證券業者曉得每一家公司的價格,但對其價值卻一無所知.

 

@ 研究我自己和別人的投資紀錄之後,兩件重要的事:

 

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性.預測股價會到達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其他每個人當時在做的事去做,或者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吶喊去做,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有個合乎邏輯的做法,也就是想到買普通股之前,第一步是研究過去以什麼方法最能賺到錢,最重要的事實是:找到真正傑出的公司,抱牢它們的股票,度過市場的波動起伏,不為所動,也遠比買低賣高的做法賺得多.

 

@找到一家公司,多年來營業額和盈余成長率遠超過整體行業,而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報酬.當我們相信自己已找到這樣一家公司時,最好長期抱牢不放.這樣的公司不見得必須年輕,規模小.相反地,不管規模如何,真正重要的是管理階層不但有決心推動營運再次大幅成長,也有能力完成他們的計劃.這樣的成長往往和他們曉得如何在各個科學領域研究工作有關,好在市場上推出經濟上有價值,而且通常相亙關聯的產品線.

 

@ 企業界的耳語網是件奇妙的事,熟悉一家公司特定面向的人,你可以從他們具有代表性的意見切面,獲知每一家公司在業內的相對強弱勢,而且資訊之準確令人咋舌.

 

@ 尋找優良普通股的15個點:

 

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 幅成長?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制程,在目前富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高總銷售潛力?

 

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是不是很好?

 

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關系很好嗎?

 

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多好?

 

是不是有其他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多突出?

 

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余展望?

 

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的資金.使得發行在外股數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將因預期中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優? 諸事順暢時口沬橫飛,

 

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態度是否無庸置疑?

 

@  數十年來始終如一,不斷有突出成長率的公司,可以分成二類:其中一類〔 幸運且能幹〕,另一類〔因為能幹所以幸運〕.兩類公司的管理階層都必須很能幹才行.沒有一家公司光因運氣不錯,而能長期成長.

 

@ 良好投資決策的骨幹,從投資人的觀點來說,營業收入導致利潤增加才有價值.如果多年來利潤一直不見相對增加,則營業額再怎麼成長,也無法創造合適的投資對象.希望長期大賺的投資人,最好遠離利潤低的公司.

 

@  有些公司不是靠提高價格,而是藉由創意的方法,提升了利潤,有些公司因

 

   為維持資本改善或產品工程部門,究那些地方可以提高經濟效益.

 

@ 公司的管理階遠比持股人更容易接觸公司的資產,控制公司經營大權的人,有無數方法能在不違法的情形下,假公濟私犧性一般股東的利益,圖利自己和家族.面對這種濫用手法,只有一種方法能夠保護自己.就是投資對象限於管理階層對股東有強烈受托感和道德責任感的公司.

 

@  這家公司現金盈余累加時,是否理性轉投資或配股政策是否理智? 管理階層不被其他法人牽著鼻子走,迷信機構法人?

 

@ 投資賺錢最好的方法,是指以低的風險獲得最高的總利潤.努力找到某些顯然是便宜的股票,其中一些可能真的很便宜,但其他一些股票 , 公司未來經營上可能陷入因境,因此不但不能算是便宜,和幾年後的價格比起來,目前的價格其實太高.

 

@ 即使是真正的便宜貨,便宜的程度畢竟有其極限,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價格才能調整到反映真實的價值.技巧最純熟的價值型承接者最後獲得的利潤,和運用經營管理智慧判斷,買進管理優良的成長型公司股票的投資人比起來,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  成長型股票所得利潤高出許多的原因,在於它們似乎每十年就增值好幾倍.相反的,我們很難看到便宜貨的價值低估達50% ,這個簡單算術的累積效果很明顯.

 

@  成長型投資人偏愛幾年後獲得高額收入,而不求今天擁有最高報酬.比較二種投資方法:所買普通股提供高股利收益率,以及所買股票的收益低,公司著眼於未來的成長和資產再投資,五年或十年期內,成長型股票的資本增值幅度遠高於另一種股票.

 

 

 

 

 

@ Peter Lynch彼得.林區(最偉大基金經理人).

 

@ 林區強調:買任何股票之前,有三件個人問題必須先問:

 

1.我有房子嗎?

 

2.我缺錢嗎?

 

3.我的個性能讓我在股市成功嗎?

 

股票是一種好投資或壞投資,關鍵在你對上述三個問題的回答.

 

@房子和股票一樣,想從中獲利,最好長期持有.人們持有房子多年,對股票卻是年年易手.難怪人們會在不動產上賺錢,而在股票上賠錢,他們花幾個月時間挑選房子,但挑股票卻只花幾分錢時間.

 

@ 只投資你賠得起的錢,這筆錢如果賠了,在可預見的未來裏,對你的日常生活不應有任何影向,才可投資股市.

 

@談到預測股市,其實重要的技巧應該不是傾聽,而是打呼.你該學的不是聽憑你的直覺,而是訓練自己忽略直覺.你應該在基本因素沒改變的情況下.緊握住你的股票不放.

 

@股市是沒有時間上的關聯性,這是個好市場嗎?請別多問.股市或大盤是不存在的,它的存在只不過是一個參考,讓我們看到什麼人在做什麼傻事.我很願意有預測市場的能力,並能預知不景氣,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很樂意找尋『賺錢的公司』,在市況極差時一樣賺錢.這個行業的生意如何?這家公司賺錢嗎?股市好或不好根本不是重點,挑對股票,股市自然會照顧自己.

 

@這倒不是說世上沒有被高估的市場,但你擔心這個並無道理.當你找不到一家公司的股價是否合理時,或者找不到符合你的投資標準的公司,你便知道市場的價位太高了.

 

@ 林區投資哲學16要點:

 

。不要高估專業人士的技巧和智慧.

 

。善用你已知的東西.

 

。尋找尚未被發現,亦未被股市認同的機會.

 

。投資股票前.先投資房地產及保險.

 

。投資的目標是公司,而非股票或股市.

 

。不必在意短期的股價波動.

 

。任何股票都能賺大錢或賠大錢.

 

。比起長期債券或定期存單的回收,長期投資股票的回收不僅遠遠高出許 多,也此較可預期.(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1960買一股七元,同樣的股票1980年已經值4900元,結果是20年漲700倍).

 

。追蹤你持有股票的公司,就像玩一場無止境地偵探推理遊戲.

 

。敏銳感有助於在股市賺錢,在股市裏,一鳥在手勝過十鳥在林.

 

@你想在股票上成功,做功課是絕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其重要性不下於拒受股市短期起伏所動,做投資不先做研究,就像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許多人花一個周未研究全美來回渡假機票的價錢,卻沒有花五分鐘做研究,就買了美國航空的股票.

 

@界定一家公司在其同業間的相對規模,大型企業或小型公司,然後將它歸入適當的股票類別:緩慢成長類,穩定成長類,快速成長類,循環類,資產類,以及轉機類等六類.

 

@ 林區的投資組合名單上很少看到成長率為3%-6%的公司 , 因為一家公司不能向前快速移動,其股價便會停滯不前.如果盈余的成長是公司致富之道,那麼把時間浪費在原地踏步的公司有什麼意義呢?

 

@ 穩定成長股盈余的年成長率在10%-15%之間,你有可能在穩定成長股上賺大錢,端看你買進的時機和價錢.這些公司一直是股市的優秀份子,但不是明星.

 

@ 快速成長股是林區最喜歡的投資目標:小型新興企業,年成長率達20%-25%.快速成長公司不一定屬於快速成長工業,這些一夕成名的公司在一個地方抓到成功的秘訣,新市場的擴增造成盈余暴漲,股價自然節節上揚.只要能保持速度,快速成長公司就是股市的大贏家,林區專找資產負債表健全,利潤也豐厚的公司.

 

@ 如果可以避開一種股票,那就是廣受喜愛的熱門股票了.熱門股票漲得快,往往能衝到任何我們所知的價格之上,但上面除了夢想和希望之外,沒有什麼支撐之物,因此這類股票下挫的速度也一樣快.

 

高成長行業之熱門工業往往會吸引一群想分一杯羹的聰明人,企業家和資本家熬夜動腦筋.設法以最快速度加入行動.在商場上,競爭對手模仿是最嚴重的打擊形式.

 

@賺錢的公司有時並不買回股份或提高股息,卻把錢花在愚蠢的收購上,這類勤奮的公司專找價錢過高或完全不在它理解範圍的公司投資,這表示損年將會大到不可收拾,如果一家公司非收購點什麼不可,我寧可看它買些相關的企業,如果什麼都買,會讓我很緊張.

 

@我經常提醒自已(顥然往往並不成功),如果光明前途那麼顯而易見,那麼明、後年再來投資也不遲,為什麼不等一等,等到該公司創出某種成績再說?等著看它的獲利吧.你可以在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公司找投資機會,有疑慮時則不妨等一等.

 

@是什麼原因讓一家公司值錢?為什麼它的明天會更好?有很多理論可以提出解釋,但對我而言.答案都在盈余和資產上,尢其是盈余.有時候股價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反映公司的價值,但基本面好的股票終將獲勝,很多例子證明等待是值得的.

 

 

 

 

 

@ John Templeton 坦伯頓(偉大的道德投資家).

 

@ 坦伯頓是投資專業中偉大的心靈改革大師 , 成立管理富蘭克林集團 , 在同類型全球性資金管理公司裏 , 績效一直排名第一 .

 

@ 坦伯頓的成功來自購買股票時會深思熟慮 , 加上他的勇氣 / 遠見及耐心 . 他說 : 在別人沮喪地賣出股票時買進 , 在別人瘋狂搶近時賣出 , 需要最大的毅力 , 但收獲也最豐碩 .

 

@ 坦伯頓認為 : 道德和倫理的價值 , 在經商 / 投資和人生中占有重要位置 . 他強調 : 管理資金(投資管理)是[神聖的信托工作] , 錯誤的投資決策 , 對人類社會影響非常深遠 . 坦伯頓主張[道德投資] , 只將資金投入對人類有正面貢獻的優良企業 . 他認為所信奉的幾項重要且合理的[心靈原則] , 對他優異投管績效產生巨大的影響 :

1. 心存感恩會帶來更多值得感恩的事 .

2. 幫助孤獨者讓你不會感到孤寂 .

3. 你的話代表你的人 .

4. 熱忱會傳染給他人 .

5. 贊美勝於批評 .

6. 如果不知道自己一生中想成就些甚麼 , 就可能會一事無成 .

 

@ 葛拉罕是坦伯頓的證卷分析老師 , 他們都主張找尋價廉物美的股票 . 不管買房子 / 汽車 / 家具 / 衣服 , 他都會用心發掘出最好的商品以省下一半的花費 . 他將投資股票的步驟比喻成[購物] , 運用相同的概念到全世界去買股票 . 另外 , 他也采用逆勢投資策略 , 即是當別人賣出股票時賣進 , 反之亦然 .

 

@ 坦伯頓也是現實主義者 , 他提醒投資人 , 要做好情續及財務上的準備 , 以迎接空頭市場 . 如果你是長期投資人 , 你就會把空頭市場當成賺錢的良機 . 泡沫是指股市 / 債市 / 房市出現濃厚投機風氣的期間 , 可以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 投資人忽略基本面價值 , 根據謠言或小道消息投資 , 而且願意付出任何價格 . 最後 , 人們終將體認到投資的真正價值 , 投資人開始恐慌 , 全面性的賣壓導致泡沫破滅 .

 

@ 坦伯頓認為投資價值低估股票的挑戰 , 在於判斷股票是被低估還是它的價值就只有這樣 , 或者它是具有潛力的超值股 . 他說 : 有些股票 6 元嫌太貴 ; 有些60元也覺得便宜 . 追出[物美價廉]的股票 , 不是買進[廉價股票] ; 物美才是真正的重點 , 然後在[物超所值]情況下買進 .

 

@ 坦伯頓為判斷公司是否符合其投資標準 , 有以下的投資思考 :

1. 公司的經營團隊實力堅不堅強 ?

2. 公司是否為產業領導者 ?

3. 公司產品的品質是否優良 , 其市場是否已確立 ?

4. 公司是否擁有競爭優勢 ?

5. 公司利潤是否出色 , 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否令人滿意 ?

6. 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是否反映出堅強的財務實力 ?

7. 公司損益表揭露的銷售額與盈余是否穩定成長 ?

8. 是否有足以刺激股價上漲的潛在因素 ?

9. 相對於公司的帳面價值 / 當期盈余或未來可能盈余 , 公司的股價是否偏低 ?

 

@ 坦伯頓會比較股票當前本益比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本益比 , 他會比較各國本益比 , 最重要的是 , 將股價與他對公司未來五年的可能獲利做比較 . 本益比低的股票不見得就物超所值 , 這家公司可能最終是個輸家 . 除了本益比 , 他還會註意生產優良產品 / 勞資關系和諧 / 成本控管得宜的公司 , 以及經營團隊能善用盈余讓公司持續成長的企業 .

 

@ 坦伯頓表示 : 基本上 , 股價的短期波動常會受投資人情緒影響 . 長期來說 , 股價則是反映企業價值 . 在做出最後買進決定前 , 坦伯頓護將選擇範圍縮小 , 並比較各個投資標的 . 但不只是找尋股價低廉的股票 , 而是最好的廉價股 . 他平均持股期間是五年 , 他認為 , 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 是當你發現一支比現有持股價值高出 50% 的股票時 .

 

@ 坦伯頓的十五條成功的投資法則 :

1. 註意實際報酬 .

以總投資報酬極大化為投資目標 , 即是扣除稅賦及通貨膨脹後的投資報酬 . 對長期投資人來說 , 這是唯一合理目標 .

2. 投資 , 不要投機 .

投資 , 不要光買賣或投機 . 股市不是賭場 , 如果只要股價移動 , 就趕著搶進殺出 ; 或是不段放空股票 ; 或從事選擇權或期貨交易 , 股市對你而言就只是個賭場 . 就像多數賭徒 , 你終究會賠錢 , 或經常賠錢 . 他說 : 放輕松 / 長期持有投資組合的投資成果 , 比經常改變持股內容的交易客來得好 .

3. 要有彈性 .

對不同類型 / 地區的投資標的保持彈性且開放的態度 , 有時候則要抱持現金 , 因為某些時候 , 現金能讓你善用投資機會 . 事實上 , 並沒有那類型的投資鏢的永遠是最好的 .

4. 買低 , 逆勢投資方式 .

當股價走高時 , 許多投資人會買進股票 ; 當股價走低時 , 買盤紛紛縮手 . 當幾乎所有人同時感到悲觀時 , 股市就會崩盤 . 投資人都知道要[買低賣高] , 但他們絕大部份都是買高賣低 . 他們都在大部份分析師看好前景的時候 , 買進股票 . 坦伯頓認為這實在很愚蠢 . 他謹記恩師葛拉罕的話 : 在所有人 , 包括專家都感到悲觀時買進 , 在這些人感到樂觀時賣出 .

5. 購買品質 .

在買股票時 , 要在績優股中找尋廉價股 . 績優股是指處於成長的市場中 , 銷售額領先的公司 ; 在以技術創新為導向的產業中 , 處於科技領先的公司 ; 擁有優良記錄的經營團對 ; 產業中的低成本制造者 ; 首先進入新市場且資金充裕的公司 ; 生產高利潤的消費性產品 , 且信譽卓越 . 坦伯頓喜歡買進居產業主導地位的優質公司 , 例如 : 美國商店及花旗銀行 .

6. 實踐價值投資法 .

購買價值 , 而不是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聰明的投資人了解股市是股票的市場 . 雖然個股會暫時受強勢的多頭走勢牽引 , 股市最終還是由個股表現決定 , 而非大盤決定個股表現 . 太多投資人專註於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但個股在空頭市場中仍可能走高 , 在多頭市場中也可能下挫 . 股市和經濟的走勢不總是一致 , 空頭市場不永遠出現在景氣衰退時 , 整體企業盈余衰減也不見得就會導致股價下挫 . 因此 , 投資人應該投資個股 , 而不是大盤趨勢或經濟前景 .

7. 分散化投資 .

分散購買數種(三到五種 , 最多八種)股票和債卷 , 可以提供好的資金安全保障 . 由其是 , 以全球化角度不局限於單一國家地區 , 你會發現更多價格合理的好公司 , 真正的[物超所值] .

8. 做好功課 .

做好功課或聘用專家協助你 , 在投資前先調查清礎 . 研究公司 , 以了解它致勝的原因 . 切記 , 在多數情形下 , 你是買進該公司的盈余或資產 , 或二者都有 .

9. 監控自己的投資 .

積極監控自己的投資標的 , 預期可能的改變並做出正確的反應 . 多頭市場不會持續發燒 , 空頭市場也不會持續不退 . 你絕不能在買進股票後置之不理 , 市場轉變的速度太快了 . 記住 , 一切都會改變 , 沒有一項投資可以持久不變的 .

10. 不要驚慌 .

有時候當別人都在賣出時 , 不要也搶著殺出持股 . 賣出的時機是在股市崩盤之前 , 不是之後 . 你應該研究你的投資組合 , 如果你當時尚未持有這些股票 , 股市崩盤後 , 你會想買進它們嗎 ? 你現在賣出這些股票的唯一理由 , 是想買進更具吸引力的股票 . 如果找不到更具吸引力的股票 , 就應該繼續持有手中的股票 .

11. 有效處理錯誤 .

不犯錯的唯一方式就是不投資 , 但這卻是最大的錯誤 . 因此 , 原諒自己的錯誤 . 不要因犯錯而受挫 , 更別為了彌補一項損失而冒更大風險 . 應該將每次犯錯當成學習經驗 , 確實找出錯誤 , 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轍 . 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區別 , 在於功功者會由自己和他人的錯誤中學習 . 投資錯誤是不可避免的 , 坦伯頓說過 , 他的投資中有 1/3 並未成功 . 重點在於承認錯誤 , 盡可能將這些錯誤視為學習的工具 .

12. 禱告有益投資 .

如果你先禱告 , 你的思路會更清明 , 錯誤有會少一些 . 禱告會讓人心靈平和 , 有助於做出更真善美的投資決策 . 他認為每個投資人每天都應該禱告並感恩 , 他強調自己不是為了要上帝給予他投資建議而禱告的 .

13. 謙衝為懷 .

報持[我無所不知]的投資心態 , 遲早會導致讓人失望的結果 , 甚至徹底的失敗 . 世上萬物都處於不斷的變化中 , 明智的投資人了解 , 成功是不斷為新問題找到解答的過程 .

14. 沒有白吃的午餐 .

絕不憑感覺投資 , 這項原則適用於無數的情況 . 即使該公司真的很出色 , 但股價可能太高了 . 還有 , 千萬不要根據明牌投資 . 坦伯頓驚訝地發現 , 居然有這麼多受過良好教育且事業有成的人會這麼做 . 不幸地 , 明牌具有難以抗拒的魔力 .

15. 對投資報持正面態度 .

不要太常擔憂或持負面心態 , 過去一百年來 , 惟樂觀者在美國股市中勝出 .當然 , 股市會回檔 , 甚至崩盤 , 但長久下來研究顯示 , 股市會不斷走高 .

 

@ 坦伯頓在耶魯主修經濟時 , 就對錢滾錢的想法感到訝異 , 並花很多時間研究復利表 . 他在1991年對公司股東演講時表示 : 如果1626年以相當於24美元將曼哈頓出售給荷蘭人的印地安人 , 將這筆錢以8%的利率投資 , 以復利計算 , 這筆錢現在以足夠將曼哈頓上所有不動產買回 , 還有剩下數十億美元 . 他建議投資人 : 多了解投資的意義 , 了解風險及報酬 , 盡早投資以善用復利效應 .

 

@ 坦伯頓說道 : 我了解自己擅長評估企業的價值 , 並告知投資人相較於企業的真正價值 , 甚麼樣的股價是過低或過高 . 我總是努力學習以全球的角度來評估企業的價值 , 我的想法是 , 如果你只研究單一國家 , 是無法了解一家企業的真正價值 , 企業的許多產品是與全球的同業競爭 , 你必須先了解全球的產業情形 , 才能正確預測出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 .

 

@ 坦伯頓的長期投資目標並非賺取財富 , 而是幫助他人和倡導有關心靈改革的事業 . 即使是成為投管公司負責人 , 他仍是站在幫助他人獲利的角度來管理資金 . 坦伯頓相信探索( inquiry )是一切進步的根源 , 謙遜是理解之母 , 感恩可以開啟心靈成長的大門 . 謙遜會讓人心胸開闊 , 如果一個人知曉一切 , 就很難再學到更多的東西 . 當我們了解自己所知有多渺小時 , 就可以開始探索並學習 . 富蘭克林的最高執行長 Johnson表示 : 坦伯頓是有史以來最聰明的投資家之一 , 他對投資界及慈善界的貢獻有目共睹 , 並為財務界樹立崇高標準 .

 

 

 

 

 

[] Row Price 普萊斯(偉大的成長型投資大師).

 

[] 普萊斯(Row Price)是資金管理公司普萊斯事業(Price Associates)的創辦人,他藉由投資具有高成長潛力且股價合理的股票,為自己和客戶賺進豐厚報酬.普萊斯表示,投資人必須看出時代的轉變,及早體認到時代及投資偏好的消退,以及新時代所帶來的新契機.

 

[] 在普萊斯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時,他註意到獲利豐厚的人,都是能堅持長期持有成功企業的投資人.他的建議是,投資正在成長且由有遠見的人所經營的公司,這些人了解重大的社會及經濟趨勢,並透過明智的研發替未來做準備,而在公司不再符合你的買進標準時賣出.

 

[] 企業的盈余有時會不理想,且股價下挫.在公司盈余減少時,只要普萊斯認為其未來仍有成長的潛力且經營團隊優秀,他就會保持耐心並堅守紀律,繼續持有.普萊斯寫道:每家公司都是由人所建立,公司是由每個人的努力堆砌而成.公司反映出創辦人及所有曾主導營運者的人格與商業哲學.想了解一家公司,你必須了解創辦人和過去領導人的背景資料,以及替該公司擘劃未來者的希望與野心.

 

[] 普萊斯表示:成功的投資哲學必須有彈性,能處理並預測改變.改變是投資人唯一能確定的事,由於社會政治經濟環境,以及產也和企業的趨勢不斷變遷,投資人在選擇標的時也必須有所改變.

 

[] 普萊斯會提出下列問題,來判斷公司是否符合他的投資標準:

經營團隊是否有能力且信譽良好?

高階主管和董事們的持股比重高不高?

公司的銷售額/盈余及股利是否持續成長?

利潤率是否令人滿意且能夠持續?

經營團隊是否能創造出亮麗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和總投入資本報酬率?

公司是否有負債程度低或合理的良好債信?

公司是否擁有明智的研發,並持續推出卓越的產品?

公司是否為擁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領導者?

公司勞資關系是否和諧,其福利能否吸引並留住人才.

相較於未來的獲利潛力及歷史本益比,公司當前股價是否合理?

 

[] 普萊斯表示:以投資來看,一家公司股票的價值,往往跟股市的報價大不相同.因為當股市悲觀或樂觀氣氛高漲時,股價跟企業的內在價值間幾乎沒甚麼關聯.股價通常會受企業盈余和股利/經濟/通貨膨脹或緊縮,以及投資人心理的影響.

 

[] 普萊斯提醒:投資人對於以高價購買高本益比股票的做法,應該多加考慮.當股市大眾和機構投資人都對股票熱衷時,過度的需求會導致股價高漲超過股票的投資價值.這通常是個糟糕的買進時機,但投資人急於加入投資行列,他們會為放寬投資標準的做法自圓其說.投資人應該保留足夠的現金準備,在股票不受市場青眛時趁機加碼買進,這是購買任何符合投資標準的好時期.

 

[] 普萊斯尋找經營良好/財務控管健全/利潤率令人滿意的企業.利潤率是一項以百分比呈現的比率,代表銷售額與盈余的關系.他會註意五項企業的利潤率:

1.利潤率.

 

2.營業利益率.( 營業利益 / 銷售額 )

3.毛利率. ( 總銷售額 - 銷貨成本 ) / 總銷售額

4.稅前純益率. ( 稅前盈余 / 銷售額 )

5.稅後純益率. ( 稅後盈余 / 銷售額 )

其中營業利益是以 EBITD(Earning Before Interest,Tax and Depreciation)利息/稅/折舊前的盈余來計算.

 

[] 多數個別投資人和機構投資人都擁有雙重投資目標:要有當期收益,且未來收益持續成長,以支應生活及營業支出;增加投資資本的市場價值,以支付耐久財及其他資產增加的成本.普萊斯觀察到,太多投資成長型股票的投資人由於過度重視股市走勢,而無法了解股利收益的重要性.他警告說:如果投資人在接近多頭市場的高點時,以高價購買低股利的成長型股票,可能會喪失股利再投資的復利效應.此外,另一個危險是當股市修正時,投資人沒有股利來抵銷可能的損失,這個危險的程度端視股市走低的幅度和時間長短而定.普萊斯以1978年到1998年這二十年期間,股利再投資幾乎占S&P500投資報酬率的一半以上.在此期間,如果投資1萬美元到S&P500成份股,不計股利則成長為12.7萬美元;如果加計股利再投資,將成為26.2萬美元.

 

[] 普萊斯說:了解盈余成長的生命周期與判斷未來盈余的面向,是從事投資必要的工作.他將企業的生命周期喻為人的一生,誕生/成熟及衰退.公司銷售額的增加, 是因為產品或服務的銷售增加,還是售價提高了,抑或兩者皆有?投資人應該監控企業,來察覺盈余成長的變化.他認為銷售額與銷售量雙雙下滑,加上盈余減少, 都是成長減緩的警訊.他指出,企業盈余不能年年成長,並不表示盈余停止成長.景氣循環產業及企業內部發展往往會扭曲企業所公告的盈余模式.必須有熟練的研究能力和敏銳的判斷力,才能察覺盈余周期的基本變化.

 

[] 公司規模的大小可以用銷售額來決定,但對投資專家而言,企業規模通常是以市值來看,其計算方式是將股價乘以在外流通股數.投資人必須考慮公司是否擁有優良產品,且產品的市場需求量能否為公司創造未來的成長性.

 

[] 在購買股票前,普萊斯要先確定該公司符合他的各項投資標準.在監控標的公司時,他護密切註意盈余和銷售額的成長,以及利潤率和投入資本報酬率或股東報酬率的變化.他認為,可能影響企業成長趨緩的警訊和問題包括:

1.銷售額減少.

2.盈余和利潤率連續幾季衰退.

3.投入資本報酬率連續幾季降低.

4.稅賦巨額增加.

5.經營團隊的負面改變.

6.政府可能采取不利於企業的幹預.

7.市場飽和.

8.競爭增加.

9.原物料及勞工成本明顯增加.

 

[] 普萊斯了解,企業會因產業基本面或經濟疲軟而減緩成長,他會將持股公司的盈余與競爭者的盈余,和整體經濟成長做比較,並據此確認盈余真正的走勢.普萊斯說:在空頭市場中,當股價跌破我們預設的買進底限,此時我們不知道股價還會下跌多少,何時會回檔,或其反彈的幅度有多少.但我們知道自己要成為具有吸引力股票的長期股東.因此,我們采取按比例買進和賣出的做法.在多頭市場中,如果普萊斯決定減碼或賣出某支持股,他會以一個預設好的價位賣出,接著以較高的價位繼續賣出.股價下挫並不會促使普萊斯賣出股票,如果他認為公司的前景看好,股價下挫反而是加碼買進的好時機.當他認為某企業無法持續成長,或不再符合他的投資標準,他就會賣掉.如果在考慮賣出成本及稅賦後,或其他投資標的比他的持股具投資價值,他也會出脫持股.

 

[] 普萊斯協助客戶將資金分配到股票/債卷及現金等項目上,他了解每個人對保本/當期收益及資本增值的需求不同.他表示:每個投資組合都應該針對投資人的個別目標而設定一套[投資計劃],這些目標包含投資人對保本的需求度/可支配收入或資本成長性等.在考慮投資組合的資本增值時,投資人應藉由廣泛分散投資到不同產業和企業的做法,降低投資風險.

 

[]普萊斯投管機構的經營哲學,契約客戶的利益是首要考量,而他從事這個行業只是替客戶管理資金及提供相關服務.管理個別投資人及機構投資人的帳戶,強調基本研究,與企業主管會談,密切註意經濟/產業及企業的變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ay 的頭像
    Ray

    rluh95

    R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